今天给各位分享谭雅玲事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谭玉玲死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人民币入SDR有巨大金融风险吗
- 2、据说人民币又贬值了.........
- 3、求2012年2月到今天国内国外重大时事,中考要用
- 4、日本地震后中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 5、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有影响吗?
人民币入SDR有巨大金融风险吗
人民币能否在今年顺利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成为SDR篮子中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外的第五种货币,是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事件。 争取成为SDR篮子货币,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顺势而为,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不过,成为SDR篮子货币,也同时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由此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也不能不有所准备。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快程度低
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中可以观察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该所从2012年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进行系统跟踪。根据该指数,如果以100为基数,2014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1.69,今年预计能达到2.3。不过相对应的,仍然依据该指数的计算方式,目前美元的国际化指数约为50,欧元大约为28。“从这两年的跟踪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还是比较快的,每年增长幅度在60%以上,但与其它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较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第一阶段的目标是从2009年开始的10年内,超越日元与英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目标,与美元与欧元的比较则是下一阶段的中期目标。
加入SDR将突破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框”
“从数字比较上就知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有多么漫长。成为SDR篮子货币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民币将会名正言顺地成为全球主要的官方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接纳程度无疑将大大被提升。”涂永红说,人民币国际化得一步步推进,SDR是IMF发行的超主权国家货币,IMF180多个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的各种交易,都使用其计价和结算,如果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已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受到官方承认,是全球第五大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得以夯实,这毫无疑问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加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最起码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展,突破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已占到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2%,全球约30家央行与货币当局已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不过,无论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还是货币互换,都是国家间的行为。而成为SDR的一员,则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行为,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张名片。中国是后发国家,必须一步步向前走,跨越这个门槛,才能进入国际货币体系。”陈风英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顺势而为,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我们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人民币成为全球一种主要货币,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如果在贸易结算中不使用本币而使用第三方货币,汇率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鼓励企业用人民币结算,这也是从实体经济和国家经济稳定出发的。国外的进出口方、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要规避汇率风险,也愿意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我们作为大国要有大国担当,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涂永红说。
涂永红还强调,成为SDR篮子货币,各国可以将人民币纳入到官方储备中,企业机构对人民币的市场预期会更加稳定,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增加,这对我国金融业及对外贸易发展会有促进作用。
开放资本项目是把“双刃剑”
未来一段时期,从内部看,中国经济仍将处于新常态下的调整期,从外部来看,美元加息预期强烈,国际金融环境并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从IMF的技术审核标准以及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的战略考量来看,提高人民币“自由使用”的程度是人民币进入SDR的重要条件,这意味着中国国内金融领域还将加速进行配套改革,尤其是资本项目将进一步开放,个人境外投资、证券交易、衍生产品交易的资本流动限制将进一步放宽。
“不仅仅要看到进入的好处,还要看到风险。”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提醒说,目前来看,人民币能否自由兑换仍是人民币进入SDR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不可低估。在外部市场,其它主要货币的成熟性、技术的主导性很明显的,人民币在外部市场事实上处于相对被动状态。
谭雅玲认为,从自身条件看,现阶段人民币进入SDR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较多。而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时刻,与此同时,伴随着美元升值,新兴市场国家可能将面临多重金融风险,中国也面临考验。
“贸易项、对外投资项的对外开放是没有问题的,但资本项目开放应该谨慎。资本项目开放是柄‘双刃剑’,会导致外部风险内部化,隐性风险显性化。”陈凤英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之所以相对较小,正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相对保守。
“我们内部还没有整理好。”陈凤英强调,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中国经济中较弱的部分,我们要考虑到资本的大量流出与流入,以及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管,这对中国来说将是比较大的考验。
涂永红也强调,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已经越出国界。境内一个资金池,境外一个资金池,还包括流入流出的通道,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境外的资金会回流,境内的资金要出去,这种情况下,资金的逐利性可能会冲击国内的货币供给,引起国内资金价格的涨跌,可能还会干扰到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
“将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实际上是增加了国内的经济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在降低实体经济汇率风险的同时,我们的宏观审慎管理也面临挑战。有得有失,需要权衡好。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货币管理能力,做好热钱监测,该设闸门的地方要设闸门,用好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技术性的以及基础性工作要做。”涂永红强调。
有风险但眼下或是有利时机
不过,尽管加入SDR意味着一定的金融风险,但是眼下仍是中国加入SDR的最有利时机。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在今年通过定值审核进入SDR也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尽管资本项目开放是‘双刃剑’,但这仍是我们当前的重要选择。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资本、贸易、人员都要‘走出去’,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与我们的强国经济、大国地位不相配。中国要做世界强国而不是大国,强国必须要有强货币。这是利与弊权衡中的选择。”陈凤英强调。
“现在正是我们最好的机会,货币可以做强,金融可以做大,我们是否要放弃这样的机会?”陈凤英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面临调整。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调整期,但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资本市场的开放,实际上是我们面向国外的改革。短期有一定风险,但是长期来看则是重要的战略考量。 谭雅玲则认为,从未来发展看,人民币进入SDR是个大的趋势。眼下应该通过人民币进入SDR这一过程,来促进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立足国内做好当前,以实体经济夯实货币基础,做到水到渠成自然进入。“人民币要实现多边机构的货币功能,必须要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只有这样,货币的职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有规避风险的能力。”谭雅玲说
据说人民币又贬值了.........
人民币一直升值的啊???????
人民币升值并没有阻挡中国外汇储备继续高企,外汇储备已经向万亿美元迈进,5月当月就新增了300亿美元。面对这些数字,外汇交易市场“出奇地平静”,但人民币是否会更快升值已经再次成为焦点。
周小川曾在汇改后不久说,浮动汇率制度“就像一块海绵垫子,你要打进来,我就给你一个软的,进来就进来,我不让你打到我”。汇改一年间——人民币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汇率制度的第一年,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时期,美国因素也一直盯着人民币走势的每一步,并试图施加影响。然而,人民币汇率还是一直以它独有的“中国特色”继续走出自己的“爬行”轨迹。
坚定的一年
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突破8元大关,人民币已经在“8”上下开始新一轮拉锯战。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进入夏季度假高峰的时候,面对中国6月火热的145亿美元贸易顺差数字时,他们可能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
人民币仍然保持着小幅波动,近一个月来,人民币涨涨跌跌,一直在7.99处徘徊,涨跌互现成了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特征。
其实,汇改一年以来,在美国因素和国内经济态势的夹击下,人民币汇率一直按照自己的轨迹留下每一个历史足迹。
2005年7月21日晚7点,中国央行正式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1%,并正式引入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外汇机制。
这个被视为BBC(band, basket, crawling;浮动区间+篮子货币+爬行盯住)的规则规定了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当日收盘价将在次日成为中间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超过千分之三,但中心汇率(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汇率)并不会公布,给央行留下了相当的缓冲余地与空间,为实行在波动范围内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作出注解。使用‘参考’一词,央行便可在确定汇率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余永定说。
“这是勇敢的也是正确的一步。”渣打银行的经济学家王志浩(Steven Green)7月12日本报表示。
之所以选择去年7月21日进行汇改,“美国因素”曾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不过,那时外汇的加速流入正在妨碍中国的货币政策。那一周,中国发布了格外强劲的经济数据:二季度中国经济劲增9.5%,投资强劲、零售业强劲、出口强劲、通货膨胀率仍较低。
而汇改的这一年,中国承受着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压力。“其复杂性来自国外主要国家经济与汇率趋势的急剧调整,美元反转3年贬值趋势进入升值,又转入贬值,美国利率大幅度走升。另外国际地缘政治继续扩大紧张和不安定性,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度走高。”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说。
而在国内,“经济结构的问题积聚了对汇率改革的矛盾,经济、贸易与金融之间协调的‘蹩脚’,使得汇率改革的预期心理明显大于实际需求和实际表现,人民币上升压力始终是汇率改革的不协调和不协作因素。”谭雅玲认为。
但是,不管是美国因素,还是外汇占款和国内火热的经济数据,汇改一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息。然而,汇率制度改革却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央行已经陆续推出了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外汇一级交易商、询价交易方式、远期、即期、利率掉期、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等多项举措,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去年11月25日,为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减轻外汇占款,央行推出更多外汇掉期:即期卖出美元,同时约定1年后以相同汇率买回美元,并相应收取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补偿。4月14日,中国放宽国内企业与个人参与海外金融市场的限制,QDII正式放行。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的金融机构还将可以交易CME全球电子交易平台交易的汇率和利率产品。7月1日开始,银行的结售汇制度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
“许多基础工作已经做了,但还有待改善,比如,CFETS的交易成本还是很贵,”王志浩说,“市场也可以获得更大弹性和灵活性,现在实际的交易波动只是0.1%而已,所以,越快接近0.3%的限制线越好。”
去年7月21日,人民币一次性调整而升值了2.01%,而去年下半年内仅升值了0.49%,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仅为0.9%。“升值步伐缓慢,特别是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维持在区间波动的走势,伴随而来的是贸易顺差创出历程新高,热钱流入速度加快,央行的货币紧缩操作未起到明显效果。”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的段云飞认为。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在汇改之初就指出,中国正进入一个逐步调整的长期过程,不会让人民币大幅变动,“因为稳定及弹性是原则。”温和仍然是主基调,“贸易顺差达到1300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达到2000亿美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可能再次升温。”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7月12日向本报表示。
汇改一周年之时,一直没有销声匿迹的美国因素又将开始上阵。“在人民币问题上缺乏灵活性,因为汇率问题还有许多政治问题。”陶冬说。
正如巴黎百富勤中国总经济师陈兴动所说,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时期,资产价格大幅上扬、经济是否过热、是否出现泡沫已经成为焦点。而人民币被低估一直被视为目前的经济复杂的根结所在。
“央行需要让政府其他部门确信,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的利益所在,行政手段在短期内是有用的,但是,长期是不合适的。”王志浩向本报表示。
“央行在利率政策上正逐步获得越来越独立的影响力。所以,央行能更好地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不断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票据。但是,由于其他部门在汇率问题上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影响力,这也就限制了央行利用汇率政策来平衡经济的能力。”王志浩说。
“汇率仍将是中国政府抑制信贷增长和投资过热的最后手段。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温和的升值仍然是主基调,全年升值不会超过3%-4%。”王志浩说,“不过,已经完成了许多基础工作,现在是时候放松限制和升值的步伐了。”
瑞银的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也认为,人民币将会逐渐升值,但不会再有第二次的人民币重估,并预测,在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达到7.8比1。安德森的理由是:“去年的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只是释放给市场一个方向性信号,也表明中国对汇率调整是很认真的,12个月后,这些都已经被理解,再来一个人民币的‘出其不意’将伤害出口商和农民。目前的区间已经允许更多双向升值,去年上半年涌入了太多的热钱。”
而招行段云飞预测,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将略微加快,并使全年汇率升值2.5%-3%,年底人民币汇率上升到7.85-7.9元人民币兑1美元水平。
7月13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也在一个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应该继续保持渐进升值,这对于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看来,温和、稳定仍将是人民币升值的关键词,因为快速升值必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回想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情形。日元从1985年开始的迅速升值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导致日本出现两大资产泡沫,并开始了历时10年的通货紧缩和频繁的衰退。中国当然不希望重蹈覆辙,但如何避免这种局面将会是一项很棘手的事。”一年前,王志浩在汇改时评论说。
陶冬提醒说,“人民币过快升值会带来日本式的紧缩。”
标准普尔金融服务评级董事曾怡景更是以量化的测试结果告诫说,在人民币急速升值或基准利率急升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将大幅削减,并继而对银行的资产质素构成负面影响,而利率或汇率的缓慢变化能显著减弱不利影响的程度。
不过,新上任的美国财账亨利·鲍尔森似乎又带来了新的“美国因素”。“尽管他是个中国通,我不认为,在华盛顿的决策者或任何一个美国人能影响中国的人民币问题。”王志浩说。
“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在人民币问题上,他还是保持官方态度,”陶冬说,“他未必会逼人民币大升,而是会将重点放在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和保护知识产权。”
在汇改时摩根士丹利外汇研究部门全球主管任永力曾表示,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投资者将把猜测中国意图的游戏继续玩下去。
即使汇改已经有一年,但是人民币汇率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求2012年2月到今天国内国外重大时事,中考要用
一、国内热点新闻: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上涨3.4%,较3月有所回落。从CPI数字看,困扰国人的高通胀问题似乎已经远去。但是,仍有不少民众反映 CPI表现与自身感受不一致。对此,有分析认为,收入差距扩大与普通劳动者工资涨幅过慢是导致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第1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2.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也表示,从自身的感受来看,物价并没有降下来。现在的价格水平是基本稳定,或者说是稳中上行的状况。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正在联合研究起草“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预计下半年提交国务院,9月对外公布。据透露,根据正在起草的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6000亿元,其中宽带接入网投资5700亿元。到2015年,要实现宽带接入用户2.5亿户。截至2020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技术设施将覆盖城乡。业内企业对“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期待已久。他们建议相关部门,在制订实施方案时应该像对待三农问题和软件、集成电路产业那样,不仅有方向指引、建设目标,还应该有具体的政策,如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技术、人才等资源走向宽带产业;有相应的投融资政策,使宽带产业能多方筹措资金,包括加大对宽带产业的投入和为宽带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
本月8日,国家食药监局曝光了10家发布虚假药品信息的违法网站。食药监局表示,已依法将违法网站移送有关部门进行查处。然而,一周过去了,记者在追访中发现,部分违法药品网站利用曝光和查处之间的时间差大肆销售药品,直到昨天,有6家网站仍可正常访问,销售人员仍在大肆销售被曝光产品。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网络违法售卖药品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期公布违法网站名单,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违法网站较为隐蔽;二是部分网民轻信网络;三是打击力度不够。
教育部网站昨天公布了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修订内容。新规明确,考试人员携带信息接收设备构成作弊。国家教育考试定义为“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开、统一举行,其结果作为招收学历教育学生或者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依据的测试活动”。新规对考生诚信档案制度作出详细阐释,以“可以依申请接受社会有关方面查询” 等对考生进行震慑和约束。
二、国外热点新闻:
欧元集团主席容克14日在欧元区财长会议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元区不会放弃希腊,留在欧元区也是希腊唯一的选择。容克说:“确保希腊留在欧元区是我们不变的期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愿做任何事。”他强调:“今天的会议并没有讨论所谓的‘希腊退出’的事,没有一个人提到这件事,这点我可以保证。” 容克特别强调,他反对所谓“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提法,认为这是一种纯粹的宣传伎俩。他说:“我们应该尊重希腊的民主选择,而不是对希腊进行威胁。”他还表示,欧元集团充分肯定希腊所做的改革努力,呼吁希腊民众不要放弃改革的努力,并表示这是未来经济繁荣的保证。欧元集团希望希腊政府能尽快组建并在议会赢得多数支持,以便继续落实先前达成的各项政策。
欧洲危机愈演愈烈,希腊三大党组阁失败,令希腊将退出欧元区的预期加强,与此同时,近期包括欧元区、中国等在内的经济数据,也显示经济增长下滑。全球投资者避险意识明显加强,资金回流美元,推动美元指数大涨,与此同时,在持续抛盘的打击下,股市、黄金、石油、欧元、澳元等国际金融市场上高风险品种全线暴跌,国际金价昨日跌破1560美元/盎司,国际油价跌穿95美元/桶,欧元下破1.29,澳元跌破平价1。业内人士分析称,各品种破位下跌,短期跌势还将持续。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4日表示,中国主管部门16日起在南海大部分海域实行休渔,与当前的黄岩岛事件无关。“中国主管部门实行的海上休渔制度是多年来一直采取的一项行政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有关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与当前的黄岩岛事件无关。”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洪磊表示,中方已多次就黄岩岛事件阐明立场,中方坚持通过外交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立场没有变化。洪磊强调,中方在黄岩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中方要求菲律宾方面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不采取任何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做法。尤其应坚持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而不是继续挑动舆论,传递自相矛盾的信息。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12 日称,菲律宾将永远不会同意中方在黄岩岛问题上的要求。菲中就黄岩岛问题展开外交对话最多只会达成一种“临时协议”。菲律宾还会寻求“全面解决方案”。
日本地震后中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二、中日关系的症结
1、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2、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3、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这可能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律,我们沿着这个规律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可能还得从外部的整合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与问题。换言之,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动向已经显现了。日本开始寻找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日本技术和投资转向印度、俄罗斯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
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日的和解与合作又将大大推动东亚联合的事业。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有影响吗?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必然会产生影响
前不久,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的洪祝平表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将通过贸易、金融和能源、农产品在内的商品市场三个渠道对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金砖四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影响。对中国来说,由于美国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地,出口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美国经济衰退、消费疲软将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但对金融领域而言,印度可能遭受的冲击最大,言外之意是中国金融领域受到冲击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同样,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12日在华盛顿参加国际会议时也表示,从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原来预期的要小。其实,这也是许多人的观点。那么,这次被罗杰斯称为信贷史上“最大泡沫”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领域究竟有何影响?影响有多大?未来趋势又是如何呢?
一、起初人们对于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判断普遍比较乐观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是由美联储频频降息、商业银行放松贷款条件、消费者低成本炒房共同引发的,实际上孕育时间至少持续了四五年,不过直到去年上半年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出现财务困难为标志,危机才真正开始显露。次贷危机发生已经有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次贷危机已经引起美国经济金融动荡,甚至放缓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步伐。
次贷危机不会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但在次贷危机刚发生时,人们对次贷危机的严重性认识普遍不足,预期比较乐观。比如,当初(2007年8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市场动荡会使美国经济增长减缓。但他相信,美国经济和市场是强健的,足以消化金融市场动荡造成的损失,从而可以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2007年9月)更加乐观,他表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将在几个月后结束,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克里丝廷·福布斯也对次贷危机的影响表现了较为积极的态度,认为次贷危机如同为美国经济打开了一个缺口,虽然存在消极影响,但不至于动摇美国经济的全局。并且近几年美国企业界整体表现不错,盈利大幅增加,有助于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
同样,国内学者谭雅玲(2007年8月)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她认为虽然次贷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并且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焦点话题。但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是低端客户的问题,对美国房地产大势影响有限,不大可能导致美国经济或金融出现实质性的改变或动荡,目前国际市场对它的过度关注更多的是一种炒作,次贷危机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被过度夸大了。
当然,也有学者分析指出了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会引起美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衰退。因为次贷的违约率上升,抵押房屋被抛售,增加房屋市场供给,降低市场价格,减少新建房屋的投入,房屋市场收入减少带来的消费市场萎缩,投资和消费减少带来的总需求的大幅下滑和美国经济增长下滑,经济不景气对进口商品需求下降,使得全球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受到影响,动态均衡的第一个环节可能被打破。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影响有限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花旗银行经济学家黄益平也表示,次贷危机对中国没有直接影响。同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郑京平8月19日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人民银行的易纲当时(8月)也认为,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不大,因为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信贷资产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北大教授林毅夫甚至说,次贷危机对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与此相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向阳研究员(2007年底)就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放缓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从贸易来说,美国经济如果降低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的增长率将会下降6个百分点,所以通过贸易这个渠道毫无疑问会产生重大影响。但通过金融领域的影响反而没那么明显,因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开放的步伐比较慢,所以还没有分享到当初美国人搞房地产抵押贷款发行的各种各样的有价债券带来的好处。至于对中国金融领域的影响,许多人的观点是影响有限。以中国股市(2007年8月)为例,分析认为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中国股市受全球及美国股市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存在“背离”现象:美国经济增长目前已跌落至五年以来的最低谷,而中国经济的增速却达到了三年以来的最高值;美国股市7月以来连续暴跌,而中国股市却连创新高。
可见,在次贷危机发生后不久的几个月里,大多数人持有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进而对世界经济影响有限,对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影响就更加微弱。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实际冲击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不过,回顾一年来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多数经济指标均超出人们的预想。首当其冲,美国经济2007年全年仅增长了2.2%,为2002年以来最低(第四季度甚至仅增长0.6%),而今年一季度增长可能为零甚至为负,全年最乐观的估计也在2%左右;欧盟预计增长2%,远低于去年预测的2.4%的水平;最新预测,日本2008财年增长可能在1.1%,比2月份预测值又低了0.6个百分点。另外,全球股市普遭重创,半年内,道琼斯工业指数(DJI)下跌15%、日经指数�OSA 、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ES 跌幅均在20%左右。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已经造成了实质性危害。同样,在此次浩劫过程中,中国也难幸免,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中国贸易而且对中国金融也已经产生了实质性冲击。
资本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股市大幅下挫
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高,1月末上证指数只有2786点,到8月23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就突破5000点大关,10月15日又站上了6000点的历史高位,10月16日达到6124点,再创历史新高。但此后,股指一路走低,截止到2008年4月11日,上证指数为3493点,下跌2500多点,跌幅超过40%,是今年以来全球跌幅最大的证券市场。我们认为,在本次大调整中,至少有40%与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有关,即至少有1000点跌幅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关。随着股指的大幅下挫,沪深股市总市值也急剧缩水。2007年11月5日,随着中国石油(15.86,0.69,4.55%,吧)的上市,沪深股市总市值一度达到33.6万亿元,但随着股指一路下滑,目前两市总市值约为23万亿元,缩水10万亿元,蒸发速度之快为世界罕见。半年来,大陆股指巨幅下挫,一举推翻了此前有人认为的“中国股市受全球及美国股市影响并不大,甚至存在背离现象”的观点,让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陆资本市场的影响。实际上,有研究表明,2003年以后中国大陆股市与世界股市关联度已经达到了60%左右。
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在次贷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更是无法阻挡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使中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大陆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远高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25%,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仅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上涨了4.2%,很多人预计今年的涨幅在10%左右,这样即使不做任何投资,国际资本只要把钱转移到中国存进银行,就能得到稳定的(低风险)高回报(收益10%以上)。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季度宏观数据的佐证。央行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68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9.9%,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同比多增182亿美元。扣除外贸顺差(414亿美元)和FDI(274亿美元)之后,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量中不能被解释的部分仍然达到851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比重的55.3%,这充分表明了目前中外利差倒挂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使得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由于热钱流入、外汇储备增加、美元走软、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直到2008年4月10日首次“破七”。数据显示,一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升值通道中,而且进入2008年以后,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08年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首次跌破人民币7.0000元,美元开盘报人民币6.9920元。反过来,人民币升值又激发了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冲动,使外汇储备、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增大,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使人们对央行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外资进入中国的冲动更加强烈。由此可见,央行加息、热钱流入、外汇储备增加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金融领域运行的突出特征,使得央行多项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境地。
进口品价格持续走高,输入型通胀成为推高物价的重要动力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以防止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结果必然是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陡然增加。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1-2月份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达到44.1%。同时,美元贬值,使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8年以来,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价格上升33.5%,矿物燃料类产品上升53.8%,煤类产品上升37.3%,石油类产品上升54.5%,天然气类商品上升49.8%。这些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了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提高。2月份我国R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上涨9.7%,与此类产品进口价格迅速拉升有直接关系。
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增加了我国上游产业的生产成本,这必然会挤压本产业内部的利润,或者向下游产业转移成本。我们认为,发生向下游产业转移成本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根据最新数据,3月份CPI上涨8.3%,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PPI涨幅也达到6.9%,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虽然不能认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国内CPI和PPI的大幅上涨都是由次贷危机及相关规避措施引起的,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次贷危机及其美元贬值确实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了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
三、小结:还将发生什么?当防患于未然
从已经发生的情况可以看出,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世界的金融、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已经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正如经济学家樊纲近日在博鳌论坛上所指出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对中国外贸和资金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目前缺少严密经验分析的必要数据,但通过观察和应用简单数据直接判断,我们认为,一年来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实际影响要比当初预测的要严重得多。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后续影响才刚刚开始,具体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但有两点可以明确: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重视和观察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和世界金融经济波动的扩散的方向、范围和程度,以及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影响的可能途径及其后果,提前做好前瞻性的应急准备,把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过去分析、预测和政策等各方面的回顾、总结,分析和查找过去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
关于谭雅玲事件和谭玉玲死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