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煤层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煤层气利用现状
- 2、中国煤层气产业政策现状
- 3、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
- 4、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 5、中国煤层气产量主要来自哪个省份
- 6、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
中国煤层气利用现状
中国目前煤层气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量小,利用率低,没有形成一个规模。煤层气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瓦斯抽采较高的国有重点煤矿区,尤其是45户安全重点监控企业。瓦斯利用好的单位有抚顺、阳泉、松藻、晋城以及芙蓉。
现有煤层气利用以民用和工业燃气为主,已达到80%,煤层气发电则是主导发展方向,煤层气化工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图8-1)。
图8-1 中国煤层气利用途径分类统计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瓦斯,1952年抚顺矿务局率先建成了以瓦斯为原料的碳黑厂。1982年开始,中国将矿井瓦斯利用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节能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截至1999年年底,已建成投产瓦斯利用工程60余处,瓦斯年利用量达4×108m3,输配主干线约620km,已建和将要建的瓦斯发电厂总装机容量8340kW。2000年,全国已有160多座煤矿建立了井下抽采系统,年抽采量达8.2×108m3,但利用量达到5×108m3。2009年统计表明,中国瓦斯利用总量为17.7×108m3,利用率28.7%。
中国煤层气产业政策现状
在煤层气战略选区项目的推动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47号)》等优惠政策,随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煤层气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
一、税收、价格优惠政策
(1)增值税优惠政策。国办通〔1997〕8号规定: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煤层气按实物征收5%的增值税,不抵扣进项税额;自营开采陆上煤层气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即按13%的税率征收,返还8个百分点。2007年1月1日以后调整为:对煤层气抽采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抽采销售煤层气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先征后退税款由企业专项用于煤层气技术的研究和扩大再生产,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财税字〔1992〕62号规定:从事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均适用于开采中国陆上煤层气资源的企业;对中外合作开采煤层气的企业所得税实行二免三减半,即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关税减免政策。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规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4)煤层气价格政策。国务院办公厅1997年国办通〔1997〕8号文件规定:煤层气价格按市场经济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国家不限价。2007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加强民用煤层气价格管理的通知,要求民用煤层气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现已纳入地方政府管理价格范围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放开价格。
(5)煤层气抽采利用设备加速折旧。2007年2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煤层气抽采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6号)》,要求对独立核算的煤层气抽采企业购进的煤层气抽采泵、钻机、煤层气监测装置、煤层气发电机组、钻井、录井、测井等专用设备,统一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具体加速折旧方法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但一经确定,以后年度不得随意调整;对独立核算的煤层气抽采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或自筹资金从事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 40% 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煤层气抽采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6)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补贴。2007年4月20日,财政部出台《关于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的实施意见(财建〔2007〕114号)》规定:中央财政按0.2元/m3煤层气(折纯)标准对煤层气开采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额度按照(销售量+自用量-用于发电量)×补贴标准进行计算。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具体标准和补贴办法由地方财政部门自主确定。
二、煤层气资源管理优惠政策
(1)探矿权使用费。按以下幅度审核减免:第一个勘查年度可以免缴,第二至第三个勘查年度减缴50%,第四至第七个年度减缴25%。
(2)采矿权使用费。按以下幅度审核减免:矿山基建期和矿山投产第一年可以免缴,投产第二至第三年可以减缴50%,第四至第七年减缴25%,采矿结束当年免缴。
(3)矿区使用费。按陆地上常规天然气对外合作规定交纳(按气田计算),即年度煤层气产量不超过10×108m3,免征矿区使用费;10×108~25×108m3,交纳1% 矿区使用费;25×108~50×108m3,交纳2%矿区使用费;超出50×108m3,交纳3%矿区使用费。
(4)资源使用费。对地面抽采煤层气暂不征收资源税。
三、鼓励煤层气利用的有关政策
煤层气被列入1996年修改后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经贸资〔1996〕809号)》。该文件规定:鼓励利用煤矿瓦斯气、煤层气,并享受财税字〔1994〕001号、国税发〔1994〕008号、财税字〔1996〕020号、财税字〔1996〕021号等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
财税字〔1994〕001号文件规定: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
国税发〔1994〕008号文件规定: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资源综合利用、仓储设施”税目税率注释的通知,对煤层气、煤矿抽放的瓦斯利用项目规定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但不包括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的投资。
国家发改委2007年4月印发《关于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煤层气(煤矿瓦斯)电厂所发电量原则上应优先在本矿区内自发自用,需要上网的富余电量,电网企业应当予以收购,上网电价比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中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执行当地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煤层气(煤矿瓦斯)电厂不参与市场竞价,不承担电网调峰任务。
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
一、国内煤层气井下抽采利用情况
(一)中国煤层气井下抽采现状
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新一轮评价埋深2000m以浅的资源总量达36.8×1012m3,约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3%。煤层气热值一般在33.44kJ/m3左右,中国每年排放的煤层气近200×108m3,相当于烧掉6000×104t标准煤。
根据资料统计,2006年,国有重点煤矿中,有高瓦斯矿井15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56处,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约占49.8%,煤炭产量约占42.0%;主要分布在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及河南等省市。
(二)中国主要矿井瓦斯抽采量
中国开始进行井下瓦斯抽采的试验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时仅有抚顺、阳泉、天府和北票等6个矿井抽采瓦斯,年抽采量约60×106m3;60年代又有中梁山、焦作、淮南、松藻、峰峰等局的20 多个矿井先后开展了抽采瓦斯工作,年抽采量为16×107m3;70年代抽采矿井猛增到83 个,抽采量达24×107m3;80年代抽采矿井达到111个,抽采量达到38×107m3。
最近几年,中国煤矿区瓦斯抽采非常活跃。2009年全国产煤30×108t,635处矿井中高瓦斯矿占24.6%,全年瓦斯安全死亡约2631人(百万吨死亡人数是美国的近19倍),年向大气释放煤层气约200×108m3,264处瓦斯抽放点,全年煤矿瓦斯井下抽采量为61.7×108m3,利用17.7×108m3,利用率28.7%。
(三)中国主要矿井瓦斯抽采率
阳泉、晋城、淮南、盘江、松藻、水城、抚顺、淮北、铁法、平顶山、鹤壁、焦作、鹤岗、峰峰、中梁山、天府、芙蓉、南桐、六枝等矿区是中国目前的主要抽采瓦斯矿区,各主要矿区抽采总量达到18.25×108m3,矿区平均抽采率为40.08%。其中,阳泉、晋城、淮南、盘江、松藻、水城、抚顺7个矿区的瓦斯抽采量最多,年瓦斯抽采量均超过了1×108m3。
除抽采量外,抽采率也是衡量矿井瓦斯抽采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在全国抽采矿井中,对18个主要矿区中112对矿井的抽采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按照抽采率大小,中国主要瓦斯抽采矿区可以划分为3类:I类矿区:瓦斯抽采率40%,抽采效果好;II类矿区:瓦斯抽采率25%~40%,抽采效果一般;III类矿区:瓦斯抽采率25%,抽采效果差。
中国主要瓦斯抽采矿区的总体瓦斯抽采效果不好,平均抽采率30%。I类矿区只有6个,仅占主要瓦斯抽采矿区数的33%,平均抽采率59.3%;瓦斯抽采效果一般的II类矿区也只有4个,占主要瓦斯抽采矿区数的22%,平均抽采率33.5%;瓦斯抽采效果差的III类矿区则多达8个,占主要瓦斯抽采矿区数高达45%,平均抽采率仅为17.8%。如果考虑所有抽采瓦斯矿井,抽采率低于25% 的矿井比例会更多。井下混合瓦斯每年的总释放量达200m3/a,这样估算,中国瓦斯抽采率仅12%左右。大量宝贵的资源泄漏到大气之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二、国内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钻煤层气井超过4000口,日产气量266×104m3。全国已建成年产能25.0×108m3:其中中石油公司建成6.0×108m3,中联煤层气公司建成3.0×108m3,晋煤集团建成5.5×108m3,其他10.5×108m3,年产气量10.15×108m3(据国家能源局)。基本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3 截至2009年底国内主要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表
初步掌握了一套适合中国煤层气井常规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同时编制了近30项工程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良好地控制了工程质量。
对全国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及储层参数条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有利地区进行了初步筛选,先后分别在山西沁水,河东,宁武,大宁—吉县,两淮,贵州,六盘水,陕西韩城,云南恩洪—老厂,辽宁沈北,江西萍乐丰城,湖南冷水江等几十个区块进行了钻探或井组试采试验,其中沁水南部和阜新地区大部分单井日产气1800~3500m3,供气比较稳定。
沁水盆地已成为煤层气开发热点,截至2009年底,沁水盆地累计钻井超过3000口,探明地质储量1596.35×108m3(中石油844.04×108m3,占52.9%),日产量达到248×104m3。中石油30×108m3/a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已具雏形,一期工程已建成10×108m3/a处理能力,并于2009年9月15日投产,目前每天向西气东输管线供气超过100×104m3。晋煤集团煤层气抽采能力达到了11×108m3,其中井下抽采5×108m3,地面抽采6×108m3。日销售能力达到160×104m3。中联煤层气公司:完成国家示范工程潘河项目建设,形成2×108m3产量。2009年12月21日与华北油田的煤层气输气管道成功对接,日供气量可达10×104m3。亚美大陆煤层气公司在大宁矿区形成约1×108m3/a产能。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稳步推进。中国石油在陕西韩城,山西大宁—吉县、三交区块已完成钻井289口(探井63口,生产井226口),二维地震1260km。2009年提交基本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145×108m3。
三、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发展历程
近年来,中国煤层气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日益活跃,煤层气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的煤层气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井下瓦斯抽采,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最近几年,中国煤矿区瓦斯抽采非常活跃,2009年全国煤矿瓦斯井下抽采量达61.7×108m3,较2006年翻了一番,利用17.7×108m3,利用率28.7%。截至2009年底,煤矿安全死亡2631人(因瓦斯事故死亡750人),百万吨死亡率0.987,首次降至1以下。
中国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发展较快,已初步准备了可供开发的煤层气资源,初步形成了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多个区块已取得较好的产气开发效果,并实现了小规模商业化生产。
煤层气地面开发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以及阜新盆地的刘家区块,截至2009年底,沁水盆地南部沁水气田钻井超过3000余口,年产气9.7×108m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共钻煤层气井430余口,年产气超过1500×104m3,阜新盆地刘家区块共钻煤层气井70余口,年产气超过3000×104m3。
在国家战略选区和煤层气示范工程等项目的推动下,近年中国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直井和多分支水平井为代表的煤层气开发技术逐步成熟,煤层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国家适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8.2.1 煤层气区划的基本原则
我国煤储层的发育状况、煤层的含气特征以及煤层的渗透性等,在地域上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是我国各地区的地质背景、煤系后期变形改造特征、煤盆地的沉积和聚煤规律等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的结果。煤层气分布的不均衡性,加上区域经济因素,造成了当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因此,研究和总结我国煤层气在区域分布方面的规律性,合理地进行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对于从宏观上阐明资源分布特征、分析煤层气勘探开发态势、指导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煤田地质界根据聚煤区(赋煤区)、含煤区、煤田和煤产地等不同级别的含煤区块进行煤炭资源分布区划。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对聚煤区和含煤区的划分。根据昆仑-秦岭、阴山东西向巨型构造带和贺兰-龙门山-哀牢山近南北向巨型构造带纵横交错的关系,将全国煤炭资源分布划分为6个聚煤区;在聚煤区内,按主要聚煤作用的差异、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和地域上的邻近关系等划分含煤区,全国共划分出了85个含煤区。对聚煤区的划分是依据主要成煤地质时代的聚煤沉积与构造条件,大致相当于原始的聚煤盆地或聚煤盆地群,其主要聚煤构造条件定格于早中生代以前;对含煤区的划分则主要着眼于原始聚煤盆地遭受变形改造后所保留下来的煤系分布范围;而对于煤层气含气性来说,聚煤沉积的构造条件固然重要,但后期变形改造对煤层气的保存、气含量和可采性的控制十分明显,特别是现代地质结构和地应力特征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和重要。因此,煤层气资源区划应不同于煤炭资源区划。
石油地质工作者对全国油气区划分的工作也十分重视。张俏从板块构造区划的角度出发,以板块活动的动力类型为依据,提出将我国划分为以大陆裂解、扩张活动为主的中国东部含油气区和以碰撞、挤压活动为主的中国西部含油气区的中国含油气区构造区划方案(张俏,1995)。吴奇之等根据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基底结构,划分出东、中、西部三类盆地,进而根据地质背景、盆地类型及构造变形、沉积特点及含油气组合,同时也考虑到勘探状况及地理因素等,将我国含油气盆地划分为八大油气区(吴奇之等,1997)。戴金星等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天然气聚集区、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天然气聚集带、聚集区和聚集域的定义与分类,并在我国13个含油气盆地内部进行了天然气聚集带、聚集区的划分(戴金星等,1996)。这些工作为进行煤层气区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中,在充分考虑煤层气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资源区划中的有关成果,并参考常规油气区划工作的经验,尝试着对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进行了区划,主要考虑了以下5方面的因素:
1)区域地球物理资料:我国大陆自西向东,深层结构有明显阶梯式分带现象,主要的南北—北北东向深层构造陡变带有3条,自西向东依次为贺兰山-龙门山陡变带、大兴安岭-武陵山陡变带和中国东部陆缘陡变带,它们按地壳深层结构将我国划分成各具特色的4个壳-幔带(据程裕淇,1994)。这3条规模宏大的深层构造陡变带,在地貌上大多构成山链,不仅代表了中国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沿南北—北北东向分带的界线,也是我国地势、地貌自西向东阶梯状展布的分界线,这些界线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划分大致吻合,因而对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及勘探开发工作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将3条陡变带作为煤层气区划一级单元的边界。
2)大地构造分区边界:在南北向分带的基础上,按板块边界和稳定区(陆块)与活动区(褶皱带)的界线进行东西向分块,主要有塔里木-华北陆块与天山-赤峰活动带的界线、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界线,以及扬子陆块与松潘-甘孜活动带的界线。这些边界对我国煤田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对晚古生代煤层的影响更为突出,是划分二级单元的依据。这些二级单元的边界大多与煤炭资源区划中聚煤区(赋煤区)的边界一致,这就便于将煤田地质资料应用到煤层气地质之中。
3)区域构造和聚煤特征:煤系的沉积、聚煤特征和后期变形构造对煤层气的生成、储集和保存具有直接控制作用。我国石炭二叠纪、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这4个重要聚煤期的煤层各有特定的主要聚集范围,所遭受的后期变形改造也各不相同。这些特征决定了三级单元的划分,在三级单元中,强调以一个聚煤期为主,也可能以某一个聚煤期为主,同时包含两个或多个聚煤期。
4)含气性:由于受原始沉积作用、煤变质作用、构造变形及剥蚀风化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变化很大。这里所说的含气性,既指煤层气含量,也包括煤层厚度和赋存面积的大小。本次区划,对所有褐煤、无烟煤1号均未进行三级单元划分;福建、广东、滇南、西藏等省(区)的煤层,以及塔里木南部等地区的煤层,或因煤层气含量很低,或因煤层赋存面积小,或因构造十分复杂等原因,而未进行煤层气资源区划。
5)地域因素:在进行二级区划时,对华北陆块的东北部未按大地构造分区边界进行划分,而是按辽宁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划分的。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滨太平洋构造带的强烈作用效果,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行政区划的人为因素。这样做便于区划命名和煤层气资源的统计与决策。
8.2.2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的区划方案
根据实际资料和工作程度,建议按煤层气大区、含气区、含气带和气田4个级别进行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
1)煤层气大区:煤层气大区是按照3条南北—北北东向深部构造陡变带划分的一级煤层气资源分布区,主要体现中、新生代以来现代板块构造对我国煤层气资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划分为4个大区,自东向西依次为:海域区、东部区、中部区和西部区。
2)含气区:是煤层气区划的二级单元,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几条大地构造分区边界与近南北向构造的纵横交切而成的“块”来划分,重点反映古生代以来板块构造通过对聚煤作用、煤变质作用的控制而影响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共划分为10个含气区,以行政区划的组合而命名。
3)含气带:是煤层气区划的三级单元,在含气区内主要依据煤层分布情况和含气性划分。除了前述因各种原因而未进行煤层气资源区划的范围外,其余基本按第三次煤田预测中含煤区的划法和命名来进行含气带的划分和命名,仅对少数含煤区进行了改变。全国共划分了85个含煤区,划分并命名了59个含气带,其中东部大区26个、中部大区18个、西部大区14个、海域大区1个。
4)煤层气田:是同一地质时代的若干个煤层气藏的总合,单个煤层气藏也可构成煤层气田。煤层气田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煤田地质界所称的“煤产地”(矿区),所谓“煤产地”是指煤田中由于后期构造所导致的含煤区块。
由于我国现阶段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刚刚兴起,对煤层气藏的认识程度很有限,还没有一个正式开发的煤层气田,所以本次没有进行煤层气田的划分和命名,待以后工作深入、时机成熟后再行划分。
8.2.3 主要含气区特征
根据煤层气区划原则,将中国煤层气区划分为:东部大区,包括黑吉辽(Ⅰ)冀鲁豫皖(Ⅱ)、华南(Ⅲ)3个含气区;中部大区,包括内蒙古东部(Ⅳ)、晋陕蒙(Ⅴ)、云贵川渝(Ⅵ)3个含气区;西部大区,包括北疆(Ⅶ)、南疆-甘青(Ⅷ)、滇藏(Ⅸ)3个含气区;海域大区,只包括台湾(Ⅹ)一个含气区,全国共划分为10个大区。在10个含气区中,内蒙古东部含气区全部为褐煤,暂未评价,台湾含气区和滇藏含气区煤层气资源稀少,缺乏开发价值,未予评价,下面介绍其余7个含气区基本特征。
8.2.3.1 黑吉辽含气区
黑吉辽含气区(Ⅰ)包括东北三省,北、东起自国境线,南至阴山-燕山褶皱带东段,西至大兴安岭构造带。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和第三系,其次为石炭-二叠系。早白垩世含煤盆地发育,含气性较好;第三系仅抚顺盆地煤级较高,为长焰煤和气煤,含气性好,其他盆地均为褐煤,含气量小,暂未作评价。石炭-二叠纪煤层仅分布在含气区南部,煤层稳定,含气性相对较好。
该区包括三江-穆棱河(Ⅰ01)、延边(Ⅰ02)、浑江-辽阳(Ⅰ03)、抚顺(Ⅰ04)、辽西(Ⅰ05)、松辽盆地东部(Ⅰ06)和松辽盆地西南(Ⅰ07)7个含气带。其中,抚顺含气带的分布范围与抚顺矿区一致(若无特别说明,含气带的分布范围与其对应的含煤区相同,下同)。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和辽宁两省,其中,三江-穆棱河、浑江-辽阳、辽西含气带较为丰富。
本区是我国最早开展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地区。煤层气勘探活动主要集中在南部辽宁省沈阳市周围地区进行,北部鹤岗盆地的勘探结果表明情况较差;煤层气开发活动为矿井瓦斯抽放,在抚顺、铁法、鹤岗、鸡西等矿区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2.3.2 冀鲁豫皖含气区
冀鲁豫皖含气区(Ⅱ)的地理分布范围为华北聚煤区的太行山以东地区,大致相当于华北陆块东部。西起太行山构造带,东至郯庐断裂带,北起黑吉辽含气区南界,南至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东段。含煤地层以石炭-二叠系为主,有少量下、中侏罗统。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范围广,煤层稳定,含煤性好。含气区包括冀北东部(Ⅱ01)、京唐(Ⅱ02)、太行山东麓(Ⅱ03)、冀中平原(Ⅱ04)、豫北鲁西北(Ⅱ05)、鲁中(Ⅱ06)、鲁西南(Ⅱ07)、豫西(Ⅱ08)、豫东(Ⅱ09)、徐淮(Ⅱ10)和淮南(Ⅱ11)11个含气带。其中,徐淮含气带地理分布范围为徐州和淮北矿区,淮南含气带地理分布范围与淮南煤田一致,冀北东部含气带为冀北含煤区东段。太行山东麓含气带的含气性相对较好,豫北鲁西北、鲁中、鲁西南含气带的含气性差,其他含气带的含气性居中。
冀鲁豫皖含气区内分布有较多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有利的区块,如开滦、大城、焦作、安阳、平顶山、淮北和淮南等煤矿区。
该含气区是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比较活跃的地区,在开滦、大城、安阳、鹤壁、荣巩、焦作、平顶山、淮北、淮南和新集等处都进行了勘探工作,其中,以开滦、大城、淮北和淮南矿区进展比较明显。
8.2.3.3 华南含气区
华南含气区(Ⅲ)在构造上相当于扬子陆块东部地区和华南活动带的范围。位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以南,武陵山构造带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广大的东南和华南地区。区内主要发育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由于受华夏和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晚二叠世煤田仅局部保存较好,煤层较稳定,含气性好。华南含气区包括鄂东南赣北(Ⅲ01)、长江下游(Ⅲ02)、苏浙皖边(Ⅲ03)、赣浙边(Ⅲ04)、萍乐(Ⅲ05)、湘中(Ⅲ06)、湘南(Ⅲ07)和桂中北(Ⅲ08)8个含气带。
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于江西和湖南两省,其中,以萍乐和湘中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而其他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较为贫乏。本区其他含煤区的煤田或煤产地规模小,构造复杂,煤系分布零星;煤变质程度很高,已达无烟煤1号阶段。
本区煤层气勘探活动已在丰城、冷水江矿区进行,以丰城矿区的效果较好。
8.2.3.4 晋陕蒙含气区
晋陕蒙含气区(Ⅴ)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地理分布范围包括华北聚煤区的太行山以西地区,大致相当于华北陆块的西部。西起贺兰山-六盘山断裂带,东至冀鲁豫皖含气区西界,北起阴山-燕山褶皱带西段,南至秦岭-大别山褶皱带西段。该区含煤地层有石炭-二叠系和下、中侏罗统,含煤性好,煤层大面积发育稳定。晋陕蒙含气区包括冀北西部(Ⅴ01)、大宁(Ⅴ02)、沁水(Ⅴ03)、霍西(Ⅴ0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Ⅴ05)、渭北(Ⅴ06)、鄂尔多斯盆地北部(Ⅴ07)、鄂尔多斯盆地西部(Ⅴ08)、桌-贺(Ⅴ09)、陕北(Ⅴ10)和黄陇(Ⅴ11)11个含气带,其中,冀北西部含气带为冀北含煤区西段。沁水、霍西含气带的含气性好,陕北、黄陇含气带的含气性较差,其他含气带的含气性居中。
有许多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最有利区块分布于晋陕蒙含气区,如阳泉、寿阳、潞安、临兴、屯留、晋城、柳林、三交和韩城等。该含气区是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特别是沁水盆地的晋城、屯留以及产出河东煤的柳林、临兴等地已成功获得小型试验性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8.2.3.5 云贵川渝含气区
云贵川渝含气区(Ⅵ)的地理分布范围为华南赋煤区的西部,西起龙门山-哀牢山断裂带,东至华南含气区西界,北起晋陕蒙含气区南界,南至国境线。区内主要发育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范围广,煤层稳定,含煤性好,含气性也好。云贵川渝含气区包括华蓥山(Ⅵ01)、水荣(Ⅵ02)、雅乐(Ⅵ03)、川南黔北(Ⅵ04)、贵阳(Ⅵ05)、六盘水(Ⅵ06)和渡口楚雄(Ⅵ07)7个含气带。
其中,六盘水含气带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煤层气资源丰度也最高;其次为华蓥山、永荣、川南黔北和贵阳含气带;而雅乐、渡口楚雄含气带煤层气资源较为贫乏。渡口楚雄含气带大部分地区为第三纪煤层,煤变质仅达褐煤阶段,含气量很低;只有宝鼎煤田攀枝花矿区,为晚三叠世煤层,煤层气资源丰度较高,但规模小,煤层厚度变化很大。
受地形条件限制,本区煤层气勘探活动较其他含气区相对滞后,目前正在贵州省的盘江矿区进行。区内矿井瓦斯抽放工作十分活跃,尤以重庆地区的松藻、南桐、中梁山等矿区闻名全国;另外四川的芙蓉,贵州的六枝、盘江、水城、林东等矿区的抽放工作成效也十分显著。
8.2.3.6 北疆含气区
北疆含气区(Ⅶ)的地理分布范围为新疆的天山褶皱带及其以北地区。区内发育众多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主要有准噶尔、吐-哈、伊犁等盆地。煤层较稳定,厚度大,含煤性好;但煤级低,多为长焰煤。煤层含气性一般比较低,仅在局部地段由于受到了高异常古地热场的叠加影响而使煤级增高,从而导致煤层含气性相对变好。北疆含气区包括吐-哈(Ⅶ01)、三塘-淖毛湖(Ⅶ02)、准噶尔中(Ⅶ03)、准噶尔东(Ⅶ04)、准噶尔北(Ⅶ05)、伊犁(Ⅶ06)、尤尔都斯(Ⅶ07)和焉耆(Ⅶ08)8个含气带。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仅准噶尔南含气带含气性较好。
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煤炭、石油及常规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充足等因素的影响,本区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仅吐-哈盆地施工了少量煤层气勘探井。
8.2.3.7 南疆-甘青含气区
南疆-甘青含气区(Ⅷ)的地理分布范围为西北聚煤区的天山以南地区。北起天山-阴山褶皱带西段,南至昆仑-秦岭褶皱带西段,西起国境线,东至晋陕蒙含气区西界。区内有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和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南疆-甘青含气区包括蒙甘宁(Ⅷ01)、西宁-兰州(Ⅷ02)、河西走廊(Ⅷ03)、柴达木北(Ⅷ04)、塔里木东(Ⅷ05)和塔里木北(Ⅷ06)6个含气区。其中,河西走廊含气带包含中祁连和北祁连两个含煤区。南疆-甘青含气区,早、中侏罗世煤层煤级低,多为长焰煤,煤层含气性较差。二叠纪煤层的煤级普遍较高,但含煤地区分布局限,煤层气资源贫乏。本区至今还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空白区。
中国煤层气产量主要来自哪个省份
山西。 山西是中国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煤层气资源评价,我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万亿m3,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赋存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的56.3%、28.1%、14.3%、1.3%。
1000m以浅、1000~1500m和1500~2000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资源地质总量的38.8%、28.8%和32.4%。
全国大于5000亿m3的含煤层气盆地(群)共有14个,其中含气量在5000~10000亿m3之间的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盆地,含气量大于1000立方千米的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准噶尔盆地、滇东黔西盆地群、二连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盆地群、海拉尔盆地。
我国煤层气可采资源总量约10万亿m3,其中大于1000亿m3的盆地(群)有15个:二连、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沁水、准噶尔、塔里木、天山、海拉尔、吐哈、川南黔北、四川、三塘湖、豫西、宁武等。二连盆地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最多,约2万亿m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的可采资源量在1万亿m3以上,准噶尔盆地可采资源量约为8000亿m3。
形成
煤炭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煤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成煤作用由泥炭化和煤化作用2个阶段完成。由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是经过未成岩-成岩-变质作用-泥炭化-煤化的全过程。 泥炭化阶段(成岩期前),有机质在低温(50℃) 和近地表氧化环境中,由于细菌的作用,生成少量甲烷及二氧化碳,呈水溶状态或游离状态而散失。
褐煤阶段已经进入成岩阶段,属煤化作用的未变质阶段。此期是干酪根的未成熟期,地温在50℃左右,镜质体反射率Ro≈0.5%,有机质热降解作用已经开始并且逐步加深,生物化学作用逐步减弱,主要生成甲烷及其他挥发物。
烟煤阶段的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属煤化作用的低-中变质阶段, Ro为0.5%~2.0%。此期是干酪根的成熟期,已经进入生油门限,沉积物埋深达到1000~4 500m ,地温达50~150℃,有机质经过热降解,有重烃、轻烃、甲烷及其他挥发物产出。
煤化作用的后期是高变质阶段,一般将贫煤与无烟煤划在这一阶段, Ro2.0%,此期是干酪根过成熟期,地温150℃,埋深4500m,热降解产物主要是甲烷。
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
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新一轮评价中国45个聚煤盆地119个目标,煤层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含气面积41.5×104km2,煤层气总资源量36.81×1012m3,约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3%,位居世界第三(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约91×1012~260×1012m3)。其中资源量大于1×1012m3的有8个盆地,分别为:伊犁、吐哈、鄂尔多斯、滇黔桂、准噶尔、海拉尔、二连、沁水,总资源量28.01×1012m3(表3-2),煤层气开发前景广阔。
表3-2 中国煤层气资源量大于1×1012m3的含气盆地资源量情况表
截至2009年底,煤层气探明储量约1800×108m3,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约1600×108m3,占全国煤层气总探明储量的88.89%。总体上煤层气勘探程度低。
关于中国煤层气和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